久久人妻无码aⅴ毛片花絮,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中國人權領域唯一專業(yè)網站
首頁>出版物>《人權》雜志

2010-2020年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的主要特點

來源:《人權》2020年第6期作者:羅艷華
字號:默認超大| 打印|
  內容提要:2010-2020年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具有如下主要特點:中國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的合作是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的主要內容,中國深度參與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的合作,并在其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開展的雙邊人權合作與交流以雙邊人權對話為主,近年來雙邊人權對話的對象不斷擴大;除了開展官方層面的多邊和雙邊人權合作與交流,中國政府還鼓勵人權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人權交流,使得人權社會組織在國際人權交流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人權組織也不斷創(chuàng)新對外交流方式,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人權理念和人權狀況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中國 國際人權合作 國際人權交流

  
2010-2020年10年間,中國開展國際人權領域合作與交流的力度,廣度不斷加強,交流合作成果日益豐碩。本文作者自2010年以來,參與了每一部《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報告》(人權藍皮書)的撰寫。本文即是在藍皮書相關報告基礎上,對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特點的梳理與總結。

  一、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合作是重頭戲

  
中國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的合作是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的重頭戲。中國深度參與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的合作,并在其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的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既包括聯合國的憲章機構,也包括條約機構。

  1.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合作

  中國已經五次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五次當選時間分別是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和2020年,得票都大大超過了聯大成員國三分之二的多數。這說明中國得到了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高度認可。

  作為人權理事會成員國,中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參加人權理事會的歷次會議和各項工作,并認真接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普遍定期審議。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接受了三次普遍定期審議,具體時間為:2009年2月中國接受第一次普遍定期審議,2013年10月接受第二次普遍定期審議,2018年11月接受第三次普遍定期審議。三次普遍定期審議都順利通過了中國接受國別人權審查的報告,并對中國的人權狀況給予了積極評價。其中第二次普遍定期審議中,中國得到國際社會肯定的在人權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果包括:社會經濟發(fā)展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在實現千年發(fā)展目標,特別是在消除貧困和確保人人享有教育權利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的技術援助;承諾制定一項打擊濫用童工現象的國家政策等。第三次普遍定期審議中,在150個報名發(fā)言的國家代表中有120多名代表明確對中國表示了肯定或支持。審議結束后,數十個國家代表在現場向中方表示祝賀和敬意。

  此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是中國表達自己的人權立場并代表觀點相同或相近國家表達人權立場的重要場所。中國表達的人權理念也被寫入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際人權話語的中國人權理念主要包括: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17年3月1日,在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上,中國代表140個國家發(fā)表了題為“促進和保護人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在國際人權舞臺上進一步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及其對推動國際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3月23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的眾多決議中,有兩個決議即“在所有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問題”決議和“糧食權”決議都明確載入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其中,“在所有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問題”的決議指出:“決心不遺余力,促進民主和加強法治,實現和平、發(fā)展并尊重一切國際公認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包括發(fā)展權;相信需要作出廣泛而持久的努力,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糧食權”決議指出,“決心為實現國際社會的承諾采取新的步驟,以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和團結,堅持不懈地作出努力,爭取在實現食物權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從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首次被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

  (2)“發(fā)展促進人權”的理念

  2017年6月2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了中國提出的題為“發(fā)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的決議。該決議反映了發(fā)展中國家的訴求和心聲,得到了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支持和擁護,獲得了70多個國家聯署。這是人權理事會歷史上第一次就發(fā)展問題通過決議。決議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望,確認了發(fā)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重大貢獻,呼吁各國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在人民中尋找發(fā)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fā)展,使發(fā)展造福人民。決議呼吁各國加強國際合作,全力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特別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促進全面享有人權。決議歡迎各國進一步推進發(fā)展倡議,促進伙伴關系,實現合作共贏和共同發(fā)展。2019年7月12日,中國提交的“發(fā)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再次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獲得通過。這是中國第二次提出這一重要決議,并得到了人權理事會成員的廣泛支持。這一決議重申發(fā)展對享有所有人權具有重大貢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國的優(yōu)先任務,呼吁各國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在人民中尋找發(fā)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fā)展,使發(fā)展造福人民;呼吁各國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強發(fā)展和消除貧困的國際合作。中方呼吁各方與中方一道,支持多邊主義,展現合作精神,將支持發(fā)展、促進人權的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

  (3)“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的理念

  2018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7屆會議通過了中國提出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決議。決議呼吁各國共同努力,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各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加強人權領域對話與合作,實現合作共贏。2020年6月2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再次通過了中國提交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決議。這是中國繼2018年推動人權理事會通過“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決議后,第二次提出這一重要倡議。決議倡導堅持多邊主義,呼吁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各國應在人權領域開展真誠對話與合作,分享促進和保護人權的良好做法和經驗,加強人權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實現合作共贏。

  2.與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公室的合作

  中國與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一直保持著建設性的合作關系。曾多次邀請人權高專訪華,并與高專辦簽訂了多項合作協(xié)議,還與高專辦共同舉辦人權研討會,并向高專辦捐款。自2010年起每年捐款數額從2萬美元增加到5萬美元。2011年,中國與高專辦成功合辦“中國—聯合國司法研討會”。2017年向發(fā)展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捐款 10 萬美元。在2018年11月,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中國參加人權理事會第三輪國別人權審議時發(fā)言承諾,中國將大力支持聯合國人權機制工作,已邀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女士適時訪華。未來5年,中國每年將向人權高專辦捐款80萬美元。

  3.與聯合國人權特別機制的合作

  中國很重視聯合國人權特別程序在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作用,與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政府本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答復聯合國人權特別程序的每一封來函,并先后邀請多個特別程序的專家或工作組來華訪問。

  在2018年11月,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中國參加人權理事會第三輪國別人權審議時發(fā)言披露,現已邀請人權理事會發(fā)展權工作組主席、老年人權利問題獨立專家、殘疾人權利問題特別報告員訪華。

  表1 2010-2019年聯合國人權特別程序對中國進行訪問的情況


  4.與國際人權條約機構的合作

  對于業(yè)已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中國非常重視對這些條約義務的履行,包括認真撰寫履約報告,按時接受人權條約機構的審議,本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誠懇接受國際社會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不斷改進自己在人權保護方面的工作。根據《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白皮書的統(tǒng)計,截至2018年8月,中國已向各條約機構提交履約報告26次,總計39期,接受審議26次。

  表2 2010-2019年中國接受國際人權條約機構的審議情況



  此外,中國還積極推薦中國專家參與國際人權條約機構的工作。

  表3 2020年中國專家在國際人權條約機構的任職情況


  二、雙邊人權合作與交流以人權對話為主

  
中國開展的雙邊人權合作與交流以雙邊人權對話為主,近年來雙邊人權對話的對象不斷擴大。

  中國迄今已與很多國家開展了多輪次的雙邊人權對話與磋商。除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人權對話,近些年來中國也積極開展與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權磋商。除了面對面的對話交流,對話前后主辦方通常還會安排參觀走訪活動,可以讓與會者更直接地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

  1.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雙邊人權對話與交流

  以2017-2020年的情況為例,其間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舉行了多次人權對話。其中2017年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進行了4次雙邊人權對話。

  表4 2017年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雙邊人權對話情況



  2018年,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也進行了4次雙邊人權對話。

  表5 2018年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人權對話情況



  2019年4月1日,中國與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行了第37次人權對話。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歐盟對外行動署亞太總司副總司長帕姆帕羅尼共同主持了對話。參加對話的有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公安部,以及歐盟對外行動署、歐盟基本權利機構、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等部門的代表,歐盟成員國的代表作為觀察員列席了會議。對話中,中歐交流的內容包括雙方就各自人權領域的新進展、人權與反恐、難移民權利、國際人權合作等問題。中方重點介紹了中國特色的人權道路、理念和成就,希望歐方公正、客觀地看待中國人權狀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中方開展人權交流和合作。中方還提出了歐方在侵犯難移民權利、種族歧視、排外主義、暴力執(zhí)法、社會貧富差距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話后,中方代表團還走訪了當地有關反恐和去極端化的機構。

  2020年9月8日,中德雙方在線上舉行了第16次人權對話。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楊濤和德國聯邦政府人權事務專員科夫勒共同主持了對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公安部、司法部以及德國外交部、經濟部、內政部、司法部等部門的代表參加了對話。雙方均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必須堅持多邊主義,繼續(xù)推進聯合國在安全、發(fā)展、人權三大支柱領域的工作。中方對德國國內存在的極右思潮、侵犯被羈押人權利、對警察執(zhí)法監(jiān)督不力、反恐中侵犯人權等問題表達了關切,希望德方予以重視和解決。

  2.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雙邊人權磋商與交流

  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雙邊人權磋商是近些年來中國開展雙邊人權交流的新進展,主要開始于2010年之后。與中國開展雙邊人權磋商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組織主要包括巴西、巴基斯坦、南非、古巴、非盟等。

  2015年1月19日,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巴西外交部人權和社會事務司司長吉斯萊尼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了首次中巴人權磋商。雙方就國際人權形勢、多邊人權合作、人權高專辦等問題交換了意見。2016年12月6日,中國與巴西在北京舉行了第2次人權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國際司副司長劉華與巴西外交部人權與社會事務司司長吉斯萊尼共同主持了磋商。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派代表參加了磋商。雙方在磋商中就人權領域的新進展、國際人權形勢、多雙邊人權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認為此次磋商有利于加強雙方在人權領域的協(xié)調與配合。

  2016年4月12日,中國與非盟在非盟總部舉行了首次人權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非盟委員會政治事務司司長卡貝萊共同主持了此次磋商。中國參與磋商的部門有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非盟政治事務司主管人權、選舉、難民等事務的官員參加了磋商。雙方就各自人權觀和具體實踐、多邊人權合作、人權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內容交換了意見,并同意建立定期人權磋商機制。磋商開始之前的4月11日,中方代表團走訪了亞的斯亞貝巴大學人權中心。期間,非盟政治事務委員阿卜杜拉希會見了中方代表團。2017年10月31日,中國與非盟在北京舉行了第2次人權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非盟委員會政治事務司司長卡貝萊共同主持了磋商。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婦聯、中國殘聯派代表參加了磋商。雙方在磋商中就中國和非洲人權領域新進展、國際人權形勢、多邊人權領域合作及人權技術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日,非盟代表團還走訪了北京東四奧林匹克社區(qū)體育文化中心等地。

  2016年4月14日,中國與南非在比勒陀利亞舉行了首次人權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南非國際關系與合作部負責全球治理和非洲大陸事務的副總司長迪塞科共同主持了磋商。南非國際關系與合作部人權事務司司長蒙特威迪等官員參加了磋商。中方的參加者包括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的代表。雙方在磋商中就人權觀和人權合作等多方面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一致同意建立定期人權磋商機制。

  2017年7月20日,中國與巴基斯坦在北京舉行了第3次人權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巴基斯坦外交部聯合國司司長卡里爾•哈什米共同主持了磋商。雙方就各自人權新進展、國際人權形勢、多邊人權領域合作及雙邊人權技術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2018年5月10日,中國與巴基斯坦在伊斯蘭堡舉行了第4次人權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與巴基斯坦外交部聯合國司司長卡里爾•哈什米共同主持了此次磋商。中巴雙方就國際人權形勢、國際人權合作及雙邊人權技術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磋商期間,中方代表團還走訪了巴基斯坦人權部,同巴人權部常秘阿迦就人權保障實踐進行了交流。

  2018年8月31日,中國與俄羅斯在北京舉行了第11次多邊人權事務磋商。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劉華和俄羅斯外交部人道主義合作與人權局局長阿里吳迪諾夫共同主持了磋商。期間雙方就國際人權形勢及多邊人權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中國開展的雙邊人權對話與磋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增加了相互理解,開辟了交流渠道,與對話伙伴達成了很多共識,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道聽途說和妄自揣測所產生的影響。二是推動了雙方的人權進步。雙方可以面對面地交流彼此人權保障的成功做法,共同探討存在的問題,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三是體現了中國開放的姿態(tài)。但人權對話并非一帆風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對話經常與斗爭相伴。一些西方人士仍然延續(xù)冷戰(zhàn)思維,在對話過程中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希望借機迫使中方按照他們的想法和模式去做,甚至壓中國改旗易幟,否則就認為與中國的人權對話成果有限。中方在對話中一直強調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則,對西方的誤解一直積極地做增信釋疑的工作。同時,中方堅決反對那種借對話施壓的做法,要敦促有關國家官員端正對話態(tài)度,推動其客觀看待對話成果和中國的人權狀況。

  表6 中國開展雙邊人權對話與交流的總體情況


  三、人權社會組織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除了開展官方層面的多邊和雙邊人權合作與交流,中國政府還鼓勵人權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人權交流,使得人權社會組織在國際人權交流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人權社會組織也不斷創(chuàng)新對外交流方式,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人權理念和人權狀況的重要渠道。其中,以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為代表的人權社會組織在國際人權交流方面表現非?;钴S。

  中國人權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人權交流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主辦國際人權論壇和人權研討會

  中國人權研究會是中國人權領域內最大的全國性學術團體。自2008-2018年,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已經在北京主辦了九屆“北京人權論壇”第一屆、第二屆和第三屆“北京人權論壇”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第四屆至第八屆“北京人權論壇”和“2018•北京人權論壇”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力。

  表7 九屆“北京人權論壇”情況



  此外,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還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與國外的基金會、相關機構和國內省市的有關部門合作,就一些雙邊和專業(yè)領域的人權問題舉行了多次國際研討會和論壇,如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與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共同主辦了十一屆中德人權研討會和三屆中德人權發(fā)展論壇(2017-2019),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還與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了九屆中美司法與人權研討會,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還主辦了三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

  2.積極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相關會議并舉辦主題邊會

  中國人權社會組織不斷創(chuàng)新參與國際人權交流的方式,不僅積極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會議,而且自2017年開始在參會期間多次舉辦或參與舉辦內容豐富多彩的人權主題邊會,對于促進國際人權交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表8 2017-2019年中國人權社會組織在聯合國萬國宮舉辦人權主題邊會情況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人權社會組織實地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和主辦主題邊會遇到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權社會組織不斷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方式,主辦了多次視頻主題邊會和國際視頻人權研討會。其中僅中國人權研究會就連續(xù)主辦了八次系列視頻國際人權研討會,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反響。

  3.組團出訪交流

  組團出訪也是2010-2020年中國人權社會組織進行國際人權交流的重要方式。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已組團出訪過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歐盟、冰島、荷蘭、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新西蘭、摩洛哥、埃及、澳大利亞、南非、新加坡等國家,積極主動地與這些國家的各界人士進行人權交流。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也組團出訪過多個國家。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出訪交流中斷。

  表9 中國人權研究會出訪情況(2010-2019年)


  表10 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出訪情況(2010-2019年)


  除了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等人權社會組織,中國的許多人權學術機構(如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和分布在全國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人權研究中心)也在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際人權交流,包括參加人權方面的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人權學者來華講學,到國外講授人權方面的課程和講座,在國外開展人權專題問題的研究,與國外人權學者開展人權領域的合作研究,與聯合國人權機構合作開展各種研究和培訓工作等。它們也為中國的國際人權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_艷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

Abstract:China'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from 2010 to 2020 have the following main characteristics:China's cooperation with UN multilater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s the main par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China has been deeply involved in cooperation with UN multilateral human rights agencies and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m.Bilateral human rights dialogue is the main focus of China's bilater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and in recent years the objects of the human rights dialogue have been expanding.In addition to the official level of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the Chinese government also encourages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exchanges and makes those organization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exchanges.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s also develop innovative ways fo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exchange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ideas and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Keywords:China;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Exchanges

  (責任編輯 劉更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