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多樣性,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圣·西爾·馬藏戈:全球人權治理
中非外交部主管國際合作與多邊事務專員
首先,對提出這一旨在促進國際合作和全球人權治理的重要議題表示感謝。中國這個偉大的多民族的國家,擁有勤勞的人民,擁有幾千年的歷史,能夠從其偉大的文化中汲取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和心理力量,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推動國家現(xiàn)代化。對于中非共和國人民來說,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在西方大國與新興國家之間地緣政治和地緣戰(zhàn)略緊張的國際背景下,新的世界分裂正在出現(xiàn)。更具體地說,這是一個西方與世界其他地區(qū)之間撕裂的問題。事實上,烏克蘭危機暴露了國際社會內部的深刻分歧。顯而易見,從二戰(zhàn)廢墟中誕生的當前全球治理正處于危機之中。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必須重申,全球人權治理絕不能政治化。
當?shù)厍蛏系?0億人,包括470萬中非人都過上幸福生活時,人權才有意義。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全球人權治理的目標應該是保障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食物、醫(yī)療、住房、教育,不分種族、宗教、國籍和信念。這必然是全球人權治理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我們應該不遺余力地讓世界人民成為人權事業(yè)的主要行動者、推動者和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為此,大國必須負起責任,確保人權不再只是每個人在國際會議上根據(jù)自己的利益隨意使用的口號而已,而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的現(xiàn)實。國際秩序的重要目標不僅僅是促進國家間的交流和團結,更重要的是打擊不公正現(xiàn)象,這是為了維護和鞏固國家之間的和平。
《世界人權宣言》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廢墟中,明確奠定了國際社會促進人權的基礎,并有力肯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然而,一些大國別有用心,操縱或蔑視這些共同的普遍規(guī)則,目的是維護自身利益,損害弱國利益。
負責全球人權治理的機構不應成為強者對抗弱者的工具。通常,這些強大的國家希望以這些工具為借口,將他們的命令強加給世界其他國家。全人類都渴望人權。然而,每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具體條件和人口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人權標準也不應該統(tǒng)一。各國自主選擇人權發(fā)展道路的權利必須得到絕對尊重。強加于他國、照搬他國的人權保護方式,只會對人權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國際合作應該建立在健康和友好交流的基礎上。因此,希望走自己的人權發(fā)展道路的國家不應被國際社會以虛假借口排斥在外。因為一些國家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或將人權問題當成為其隱藏目的服務的武器或工具。
中非共和國礦產資源極其豐富,遺憾的是自1960年獨立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的阻礙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些阻礙勢力拒絕讓中非人民有尊嚴、合法地享受這些資源。我們歡迎所有希望并有可能支持中非共和國發(fā)展的國家來到中非。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旨在使得地球上所有國家都意識到普遍秩序價值核心,即真理、正義與善,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確保世界持久和平與真正安全的絕對必要條件。
最后,再次對中國政府表示感謝,中國政府在困難時期始終與中非人民并肩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