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不大的農戶院子里,塑鋼瓦架起了遮雨棚,復合木板支起了兩張大桌子,兩間雜物間改造成了臨時倉庫及包裝間……這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西塢街道雷山村村民葉勇通過“塢里就業(yè)”機制建立起的來料加工點。
兩年來,葉勇通過承接手工包裝來料加工,吸納村困難戶、殘疾人等28名人員,在家門口實現(xiàn)靈活就業(yè),個人年收入達9萬元,成功退出“低保”,同時也幫助村民年增收60余萬元,成為鄉(xiāng)村共富帶頭人。
村民加工產品現(xiàn)場。 段凌云供圖
葉勇是一名“80后”,從小體弱多病,難以承受正常體力運動。14歲時,他被確診為支氣管擴張—鼻旁竇炎—內臟轉位綜合征,每年需入院治療。
成年后,因身體原因,葉勇無法正常外出參加工作。盡管身體不好,葉勇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倒,始終積極面對,嘗試著自力更生,早日改變生活的困境。他相信只要努力奮斗,一定能克服困難把日子越過越好。
2021年9月起,西塢街道聚焦低保邊緣戶、殘障人士就業(yè)難、增收難、富裕難困境,建立“塢里就業(yè)”增收機制,大力推進“來料加工之鄉(xiāng)”建設。
葉勇(男)在指導村民操作。 段凌云供圖
葉勇積極報名,成為首批來料加工承接人員。
“政府做‘紅娘’牽線,把企業(yè)部分產品加工環(huán)節(jié),直接放在我們手中,這樣便于我們在家干。”葉勇說,這些產品大多是手工活,不需要太多體力,時間要求上也靈活,累了可以休息,非常適合自己。
承接來料加工后,葉勇每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隨后,他主動申請退出低保戶行列,“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生活才有意義”。
“阿勇工作比較認真,產品把關嚴,交給他干,我們放心。”發(fā)包給葉勇加工產品的公司負責人說,因誠懇、嚴謹、務實,找葉勇合作的廠家越來越多。
葉勇的經濟條件好起來了,但他也看到身邊還有部分村民,因家庭或身體原因,空閑在家。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帶動他們加入“塢里就業(yè)”,通過家門口就業(yè),增加收入。
2022年4月,在西塢街道牽頭對接下,葉勇與白杜“星星之火”共富工坊經紀人陳國偉結對成為師徒,學習來料加工管理經驗,由從業(yè)人員轉為經紀人,在自己家里建立“雷山村來料加工點”,經營管理兩手抓,手把手教村民操作,幫助更多人實現(xiàn)家門口就業(yè)。
“做手工活,增加收入貼補家用,挺好的!”57歲的當?shù)卮迕袂f亞文表示,碰到不會干的活,葉勇還會手把手教大家。
成為來料加工經紀人后,葉勇主要負責對接貨源、清點貨物,同時嚴把質量關,管理好加工點的安全。他表示,來料加工經紀人,既要讓村民有活干,增加收入,又要對發(fā)包廠家負責,確保產品質量。
看到鄉(xiāng)親們和自己一樣,增加了收入,葉勇感到非常高興。盡管現(xiàn)在他每年仍需要入院治療,但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都很充實,“精神好了很多,渾身有干勁,感覺生活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