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岳麓最形勝,地托名儒草木香。岳麓書院素有以文會友、談文論道的傳統(tǒng)。八百多年前,兩大思想家朱熹和張栻會講于此,盛極一時,佳傳經(jīng)史。11月20日,在當年“朱張會講”的講壇上,“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中外人權領域、國學領域的權威學者,以及國內(nèi)有關部門、社會組織代表相聚岳麓,共同探討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方略、制度和歷史經(jīng)驗。
與會專家認為,“人權”作為一個現(xiàn)代概念,雖在中華典籍中未有直接表述,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并不缺乏“人權”理念及相關實踐。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蔣建國便在致辭中講到,“作為有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多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和民族,人文底蘊無比深厚,人權文明自在其中。”
“中華典籍”如何蘊藏著“人權理念”?在“典籍”中探尋“人權”有哪些意義?記者在研討會開幕式暨主論壇的專家發(fā)言中,探得以下回答——













_700x1244.jpg)
(圖片資料:主辦方供圖、湖南大學官網(wǎng))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39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