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正式出版發(fā)行,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尊重和保障人權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我們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國人民的人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論述摘編》分9個專題,共計335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間的報告、講話、談話、演講、賀信、指示等160多篇重要文獻。其中部分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法漢對照)全球首發(fā)式在巴黎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法漢對照)全球首發(fā)式暨“全球人權治理的中國智慧”交流研討會29日在法國巴黎成功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西漢對照)全球首發(fā)式在馬德里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西漢對照)全球首發(fā)式暨“全球治理的人類智慧”交流研討會22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成功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阿拉伯文版等六種外文版出版發(fā)行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德文、斯瓦希里文、烏爾都文及越南文版,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俄漢對照)全球首發(fā)式暨“全球治理的人類智慧”交流研討會在莫斯科成功舉辦
7月28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俄漢對照)全球首發(fā)式暨“全球治理的人類智慧”交流研討會在《俄羅斯報》媒體中心成功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行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2021年12月28日在京舉行。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人權專家學者與來自國內外多個領域的讀者代表共同交流座談。
“在全球人權論述中重新引入中國視角”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本書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12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讀者見面會上,CGTN智庫研究員、來自尼日利亞的吳英雄在發(fā)言時說:“這部著作的問世恰逢其時,它在全球人權論述中重新引入中國視角。”
“中國不斷為世界人權事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
來自巴基斯坦的全球化智庫研究員明竺表示,“無論是在中國的城市還是鄉(xiāng)村,我觀察到的是人民生活的持續(xù)改善、享受人權的主體是全體中國公民。我看到了中國的人權理論真正地實踐在中國大地上。我非常希望這部作品能夠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人權觀。”
為推動世界人權事業(yè)進步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日前在京舉行。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以及人權專家學者與來自國內外多個領域的讀者代表座談,交流學習心得。2021年12月7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正式出版發(fā)行,引起廣大讀者熱烈反響。人人享有充分的人權,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偉大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尊重和保障人權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對于我們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國人民的人權,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主持讀者見面會
2021年12月28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主持讀者見面會。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黃一兵介紹情況
2021年12月28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中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黃一兵介紹情況。

中宣部人權事務局局長唐獻文介紹情況
2021年12月28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人權事務局局長唐獻文介紹情況。

【組圖】交流互動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2021年12月28日在北京舉行。人權專家學者與來自國內外多個領域的讀者代表共同交流座談。

【組圖】讀者代表分享
2021年12月28日,《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多個領域的讀者代表交流學習心得。
-
米斯巴胡爾·費杜斯(孟加拉國)
我來自孟加拉國,現在北京阜外醫(yī)院工作,我來中國已經11年了,研究生還有博士都是在山東大學就讀。過去幾天,我非常認真地閱讀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國人權發(fā)展把人民擺在最重要的位置。【詳情】
-
歐陽倩茜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這本書,可以說是系統(tǒng)闡釋了中國以人民為中心,以發(fā)展促人權的人權理念,為我們新時代國際傳播工作指明了方向。【詳情】
-
吳英雄(尼日利亞)
這部著作中的語言和思想讓我們得以一窺發(fā)展中國家的諸多現實,它還重申了人權中的各種權利同等重要。因此,各國都必須自由選擇一條反映和體現其特殊國情的道路。【詳情】
-
孟濤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匯集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人權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第一次集中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對于人權的系統(tǒng)思考,具有鮮明的思想性、體系性和實踐性。【詳情】
-
明竺(巴基斯坦)
當我越來越多地觀察和了解中國,并且親自到大城市和小村莊去接觸中國人,在大都市中心甚至小村莊,我們看到了人民的生活得到持續(xù)改善、享受人權的機會日益增加,以及黨與人民之間的相互信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人民素質,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詳情】
-
尚海明
我認為面對當今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權重要論述的學習,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事業(yè)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共同推動中國人權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詳情】
-
王惠茹
作為青年共產黨員,深刻感受到學習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論述,可以使我們更加堅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踐行者和傳播者的初心使命。【詳情】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黃一兵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能夠基業(yè)常青,一個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很好的繼承、很好的發(fā)展。您提的這個問題,總書記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這個重要論述,它與過去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關系問題。實際上,本書第一部分就對這個問題做了清晰的闡釋,第一章第四段,總書記說了一句話,非常具有代表性,它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尊重和保障人權思想對過去的繼承,對我們黨一百年來所創(chuàng)造的尊重保障人權的輝煌成就和輝煌發(fā)展道路的一個繼承。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始終”這兩個字很關鍵,“始終”就代表了這一百年來,我們黨在尊重和保障人權問題上是一脈相承的。

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明確以人民幸福生活為最大的人權。我國堅持各項權利相互依賴與不可分割的原則,堅持把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切實推動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的平衡發(fā)展。我國不斷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以法治保障人權,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著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在更深層次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永和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今天我們非常有幸地坐在這個地方,在街上看到大家來來往往,正是因為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這是人類疫情防控一件了不起的事件。這更是世界人權保障事業(yè)中了不起的成就,中國人民很快恢復了常態(tài)工作和生活,接下來的中國,更是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控疫情,使人口這么多的一個國家,今天能夠安居樂業(yè),這是人權保障的典范,世界不服還不行。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趙樹坤回答學生讀者提問
大家知道,特定群體通常包含女性、殘疾人、老年人、少數民族,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咱們國家,這類群體的數量都占很多。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權這個話題里面對特定群體始終是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加以關注的。尤其是在今年完成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終期評估中,有大量的數據來呈現我們在特定群體權益保障方面的成就。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偉回答學生讀者提問
中國一直是國際秩序和國際法體系的重要維護者,我們長期以來特別支持聯合國各方面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在這方面,中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改革方面,我們曾經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政治性對抗性非常嚴重的傾向。很多西方國家過往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當做政治的出氣筒和工具,霸凌其他國家。所以,聯合國人權機制作了重大改革,有了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機制,所有聯合國的成員國都要定期接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審議,這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建立了一個比較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

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肖君擁回答學生讀者提問
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主題、內在要求和基本方略,而保障和發(fā)展人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人權與法治須臾不可分開。總書記提出,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wěn)定最可靠的保障,要發(fā)揮法治的積極作用。
中國記協舉辦新聞茶座共話新時代中國人權理念與實踐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近日正式出版。以此為契機,中國記協14日在京舉辦第152期新聞茶座,3位黨史和人權領域專家學者與40多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和駐華使館新聞官,圍繞“新時代中國的人權理念與實踐”這一主題展開交流。
繼續(xù)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人權發(fā)展道路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近日正式出版。以此為契機,中國記協14日在京舉辦第152期新聞茶座,活動中,中外記者就“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對世界的貢獻和意義”“中國人權理念的經驗推廣”“中國少數民族人權狀況”等議題踴躍提問,3位專家學者在熱烈的交流氣氛中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看法。
Chinese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hosts workshop o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hinese researcher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ists, and foreign embassy media officers gathered at a workshop in Beijing on Jan.14 to discuss China 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The workshop was hosted by the All-China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following a recently-published book of selected discourses by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China has unique path of human rights progress
China’s uniqu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has much to offer to the world, Chinese experts said on Jan.14 at a conference on the country’s human rights concepts and practices in the new era.The All-China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held the conference in which Chinese scholars introduced a book with extracts from President Xi Jinping’s discourses on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which was published in December.

“新時代中國的人權理念與實踐”新聞茶座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近日正式出版。以此為契機,中國記協14日在京舉辦第152期新聞茶座。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許先春介紹情況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近日正式出版。以此為契機,中國記協14日在京舉辦第152期新聞茶座。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許先春介紹情況。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介紹情況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近日正式出版。以此為契機,中國記協14日在京舉辦第152期新聞茶座。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介紹情況。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孟慶濤回答記者提問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近日正式出版。以此為契機,中國記協14日在京舉辦第152期新聞茶座。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孟慶濤回答記者提問。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中國在人權領域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不僅僅是對自身人權事業(yè)的貢獻,也為全球共享人權積累了可借鑒的經驗。如何快速改善人權,特別是在廣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如何更好地實現自身的人權,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政府的領導。在中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十分注重保障人權,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條基本原則寫入了國家《憲法》和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孟慶濤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哪一種民主更能夠實現我們所要實現的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目標,它就應該是更可取的。而且任何一個國家建立自己的民主,既然它是多樣性的,在民主的共同價值層面實現這種民主,通過民主來實現自由、人權這個層面,它的道路應該是多樣性的。中國共產黨經過了一百年的探索走到現在,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樣的理念,應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當然,中國的態(tài)度我想從我們學者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非常明確的,他不會把自己的價值強加給別人,他只是把我們自己已有的狀況概括出來、描述出來,供其他國家來借鑒。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加強國際傳播,各個國家包括我們在座的各位朋友們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我也經常注意到這方面的一些很好的交流舉措。今后,可以進一步來完善一些措施。良好的人權故事需要有國際化的表達方式。各個國家都有很好的人權故事,我們怎么樣講述讓每一個國家都能聽得懂,這就需要加強在國際人權法方面的知識和理論的普及學習,并對有關理論、命題、經驗、模型、舉措的提升和總結。

孟慶濤 汪習根共同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時也保護好公民的自由權、財產權,包括言論自由等各個方面的權利,這是中國在應對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這一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采取的有力舉措。不能因為這樣一個個案否定我們取得的震撼世界的抗疫成功的奇跡。我認為,各個國家要相互借鑒,任何一個國家不能獨善其身。應該說,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各個方面的數據大家自己可以做一個比較。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孟慶濤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中國有五個民族自治區(qū)域,是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qū),從居住區(qū)域來說,往往是在邊疆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相對來說不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中央通過給政策,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各個層面,進行財政上的轉移支付,各個省進行幫扶,打一套組合拳來改善這個問題。

孟慶濤 汪習根 許先春共同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是這本書的核心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和“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是我國人權事業(yè)的重要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本書里面還有很多金句,比如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人權問題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人權問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些都顯示了我們黨對人權工作的重視。

許先春 汪習根 孟慶濤共同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當前,我們國家在民主、人權各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人權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并不是說要等到什么時候再來實現什么決策,我們現在已經在不停地推進了。比如,剛才很多媒體提出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就是一個很先進的理念,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現實了,很多方面我們做的比西方國家還要好。

周力:中國人權觀的底層邏輯是人的“需要”和“發(fā)展”的統(tǒng)一

肖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fā)展道路

劉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 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fā)展道路

丁鵬:保障特定群體權益 彰顯司法人文關懷

徐翔:法治是保障人權的最堅實路徑

鄭若瀚:人權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普通大眾日常生活里的體驗、需求和期待

王惠茹:堅持把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具有邏輯性、現實性和先進性

魏曉旭: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fā)展道路體現了中國堅持將人權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趙健舟:中國與各國攜手共建人權事業(yè),并為世界人權事業(yè)發(fā)展貢獻“中國方案”

王欣怡:將法治內涵融入中國人權事業(yè)之中是人權保障的實踐向度

新時代中國人權理論與實踐的特色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觀與西方自由主義人權觀的差異

中外讀者熱議“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

采訪巴基斯坦專家明竺

外國學者:中國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保障
